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分为四辑,分别为柴达木之梦(精神)、青稞的守护(生活)、长江源行旅(足迹)、高原捎来的书(阅读)。柴达木之梦,反映的是一种不屈的生长精神;青稞的守护,讲述的是生活的点滴,以及与高原的人和物的对话、感悟;长江源行旅,记录了作者行走高原的足迹,每一步都充满虔诚与敬意;高原捎来的书收集约40篇阅读心得,让读者通过这些文字更加深对作者的了解。作者将自己在青海高原生活的几十年点点滴滴融于文字之中,行旅于长江之源,兼程至沱沱河,追梦在柴达木,在平实的文字中展现了大美青海的雄浑与壮阔,以及青海高原悠久历史、多元文化中的社会变迁与文化涵养。值得阅读。
在古老的盘龙城、府河之畔,住着由八只猫、一只狗和一位女子组合成的家庭。它们每一个都曾流浪无依,命悬一线,每个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所幸命运之手使它们生活在了一起,成了家庭中的一员,为这个家带来了自己的一份趣味。从此扑入朝阳,黄昏中静立,长夜安全温暖。本书以一只十二岁大猫的视角,忠实地记录了每一个小天使的喜怒哀乐和所作所为,由此“猫之道”浮出水面,让读者感受到猫思维和猫世界如此童真有趣,也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思考。
本书系《鲁迅与国民人文素养系列读本》丛书之一。全书基于鲁迅对中国美术事业的杰出贡献,从鲁迅的美术修养、美术思想、美术翻译、美术设计、美术收藏、倡导版画、书法艺术等九方面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阐释鲁迅对美术创作的独特认识与极高造诣,把握其美术思想的核心本质,让青年读者对鲁迅的美术思想及其时代的美术教育和中国美术史有一个全新认识的同时,提升青年读者的人文素养,也为当代美术教育发展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本书是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的长篇小说。小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8名年经的女地质队员在柴达木盆地勘探石油时牺牲的故事,展现了她们面对生死,把保存珍贵的勘探资料作为自己最后的使命;第二部分通过石油人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赞歌。小说语言生动,情节悲壮感人,从8名女勘探队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做出的庄严选择中,从石油人开采石油的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中,竖起了柴达木石油人一座又一座的丰碑,表达了他们在柴达木建设中为祖国富强而怀抱的伟大志向,以及凝练出来的石油精神和铁人的力量。
本书为书写青海的文化大散文,分上、下册,五部30章。作者唐荣尧老师带着记者的眼光、行者的状态、学者的严谨、修者的隐忍,以走访青海各地实地考察的笔记为依据,脉络清晰地记录了这片高天净土上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及风土人情。这既是一部地理文化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洞察时间深处兼备风物万象的历史随笔,具有高质量的文学价值和参考价值。青海的人文历史是他眼中和笔下常年关照的资源,《青海之书》也将是全面解读人文青海的一扇美丽窗户。
本书为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记述了青海油田20世纪50年代的女子勘探队员、六七十年代的冷湖女子采油队等英模人物以及生活、工作在花土沟的石油家属们的光辉形象,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秉持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信念,在柴达木盆地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的真实故事,展示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石油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弘扬了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油而战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为核心的柴达木石油精神。
扎西东珠从小在班玛草原长大,因村子在黄河湿地生态保护核心区,所有原有的村庄要搬迁至二十公里以外新建的村子里去。搬迁之前他奶奶许了一个心愿,要在羊年转一年牧民心目中的圣湖——月亮湖。奶奶年纪大了,于是扎西东珠一家人不得不在月亮湖冬牧场住一年。这一年,扎西东珠常常想象着大天鹅、黑颈鹤、斑头雁等,希望它们能在明净的月亮湖上出现。可是奶奶告诉他,只有湖里的水变清了,草原上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它们才会飞回来。于是扎西东珠想方设法保护月亮湖,在湖边立了禁止人们乱扔垃圾的标语牌,还在周边草原立了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的牌子。他的举动被村子里的大人们发现了,都称赞他是草原上的“小卫士”。第二年秋天,扎西东珠一家虽然对月亮湖充满了不舍,但不得不按照之前的约定搬到新建的村子去。在新的村子里,他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本书稿系《“两弹一星”元勋故事丛书》之一,是一部描写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青少年读物。作品讲述了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以及一生投身科学事业取得的成就,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伟大传奇的科技人生。
本书稿是一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青少年读物。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访谈资料为基础,用生动的文笔详细记述了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与实验原子核物理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默默负重、妙趣横生而又惊天动地的一生。书中通过大量感人故事,歌颂了这位品格高尚、一生三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为了祖国科技的强大愿以身许国、隐姓埋名、在默默无闻中与辐射死光做着生死较量、无私奉献、胸怀坦荡、科学求实的大科学家。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让广大读者更好的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及其背后科学家们为之奋斗的伟大而辉煌的科技人生。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以纪实散文的方式反映了草原牧民对于自然、土地、动植物的观察、经历和思考。本书以牧人的视角记录了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牧民的生存状态,为我们呈现牛羊以及牧人的命运。同时,描述了牧场不同季节的自然生态之美,歌颂了人与土地、与动植物之间“平等相待、和谐共生”的关系之美,呼吁人们关注草地生态平衡。全书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作者对草原与游牧生活挚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