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时代记忆文丛”之一。诗人田间作为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具有独特魅力的。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新诗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本书精选《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多一些》《义勇军》《斯大林颂》《鹿》《自由,我们来了》等其经典作品。
本书是以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丙申年》为书名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李万华的一些经典散文随笔作品。本集所收作品多以书籍、音乐、电影为主,记录感受片段和对生命思索的点滴,也有一些关于时间的篇章,文字细腻优美,让人回味悠长。本集作品风格独一无二、格局精致,文字内部有一种奇特的韵律,仿佛有了磁性和乐感,体现了身为当代女性散文作家新鲜明亮的生命力特征和细腻独特的情感表达。李万华的散文作品集在读者心目中颇具公信力与影响力。
本书是一本口语诗选集。本书将以口语诗的角度,面向全国选用相应年度创作发表的优秀口语诗,突出时代性和独特性,围绕中国当代诗歌热点,容易产生一定的市场效应。本书选编了2019年度中国口语诗最有代表性诗人的诗作,众多作品已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读性。本书由马非、伊沙、唐欣三人主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书的知名度和宣传效果,有利于促进该书在市场中的营销。口语诗作为中国诗歌的重要一支,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有待时间证明和重新认识的流派,总之,该书是一本年度诗歌读物中的优秀作品。
《格丹格言》全书共125首诗,内容都是辨别“智者与愚人”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总的方面论述智者和愚人的区别。第二部分是详论,约占全书的百分之九。有提倡刻苦学习,反对懒惰的;有颂扬团结,反对分裂的;有主张洁身自好,反对贪恋钱财的;有赞美谦虚,批评自满的;有提倡观察思考,反对盲从听信的;有颂扬临危不惧,贬斥怯懦退缩的。第三部分为总结性的内容。
“格言体”是以四句七言体的诗歌表达作者治国主张、处世哲学、道德观念和佛教教义的一种诗体。《萨迦格言》成于13世纪上半叶,为藏族“格言体”诗的先河,后世起而效仿,形成了藏族文学史上流行的诗体。该书共分9章,包含格言诗457首,既有安邦治国之道,也有为人处世之方。作者以格言诗的形式,观察评论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处世、治学、识人、待物的一系列主张。诗集强调知识、智慧的作用,宣扬“仁慈” “爱民” “忍让”“施舍”“利他”“正直”“诚实”“精进”等佛教的基本教义。
《水树格言》是藏族格言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又译为《水木格言》《水木论》。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水”做比喻,含139首格言。另一部分以“树”做比喻,含100首格言。写法上采用四行一段的民歌体,两句为喻,两句指实,它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民间典故、谚语等媒介,运用丰富的比喻、推理方法来叙述社会生活中的宗教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修行方法等,来解答人们的困惑。
《王侯美德论》,书写于1896年,全书21章,1084段,5000余行,是是关于藏族传统治国理政观念的长篇格言诗巨著。作者集中了藏族学者和古印度学者关于国王的各种论述,结合自己对藏族社会生活的观察,写成此书。本书内容本书内容涉猎较多,包括谨言慎行、用人之道、公正执法、学习经典、修身养性、对待百姓、处理政务、制定策略等各个方面,系统细致地论述了统治阶级的施政方针、处事原则、道德标准、是非概念。本书是作者书写很多关于世俗间文章的代表性著作。
该书系《共和国青海记忆丛书》之一。2016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尕布龙“时代楷模”光荣称号。蒙古族干部尕布龙在省级领导岗位任职22年,分管农牧,为发展高寒地区畜牧经济、改良牛羊品种,为青海的绿色生态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三十年如一日把基层贫困农牧民请进家门,免费提供食宿。不单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更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与百姓保持亲密接触,第一时间掌握基层信息,为农牧区的发展、为群众脱贫致富寻找路径。他从政50年,手握重权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心系百姓;退休后,他又拖着病弱的身躯带领大家上山义务植树,把荒凉的秃山变成一片片绿荫,并探索出在高寒干旱地区征服荒漠、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新路子。尕布龙同志用一生践行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他的精神是一面迎风飘扬的道德旗帜,值得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抬头仰视,俯首效行。尕布龙的这种赤子情怀,既让人感动,也给人前行的动力。
《汉区佛教源流记》从祖国内地的地理、历史述起,重点讲述了佛教在汉地所流传的情形,诸如佛教在汉地最初的传播、高僧弘法事迹、主要宗派情况,书中对《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一重要的佛教文献目录进行了勘察注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