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元末明初萨迦派高僧索南坚赞(1312—1375)撰写的一部系统叙述吐蕃王朝历史的藏文著作,对研究吐蕃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作为民族古籍,对其整理出版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责任。
本书为昌耀诗歌的精选集。昌耀作为当代著名诗人、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昌耀的诗把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了宏大的诗歌个性。书中主要收录了昌耀书写青海山川地理及民族风情的近百首短诗,并影印有上百幅从昌耀诗歌馆、昌耀亲人和诗人、作家手中收集的昌耀手迹、书信、照片等资料,其中大部分手迹、书信为第一次面世,因此,本书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收藏价值,并是一本兼具可读性和文学性的诗歌读物。
《大通县志稿》是大通历史上由官方主持编纂的、现存唯一的、较为全面记载大通地区的志书。全书起于雍正三年,终于民国八年,简明扼要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近二百年来大通的自然山川地理形势,历代尤其是清朝与民国时期的行政沿革和职官建置,动植物和矿产资源;列举了人物活动如文吏的政治建树、武官的尽职尽责和立功受奖,本地举人、各类生员与文教事业的发展,孝子、孝妇尽孝的典型事例;简要记述了汉族、藏族、土族和回族的来源、衣食住行与宗教信仰;而“艺文志”中李淳《咏古镜》五言绝句据赵宗福先生考证是青海历史上由本土人文创作的第一首诗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那彦成青海奏议》在编纂过程中,依那彦成任职的先后,将收入《那文毅公奏议》中的文献资料,按三编重新编次:第一编《西宁办事大臣奏议》,共三卷46篇;第二编《二任陕甘总督奏议》,共一卷18篇;第三编《三任陕甘总督奏议》,共五卷81篇。并收入插图13幅。
《西宁志》记载有汉、魏、唐、宋、元、明、清诸代的历史资料,其中明代史料最为突出;而在明代史料中,所反映青海军备战事方面的内容最为突出。《西宁志》如同其他地方旧志一样,较重视人文而忽略经济。尽管这样,该志还是反映了明代西宁卫的一些经济史料。《西宁志》所反映的明代文化教育以及地方人物方面的内容,也占有一定比重。总之,这书是对政史和其他史书中有关青海和西北地区史料的重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