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青藏腹地果洛地区为样本的文化大散文。全书主要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题,从果洛藏地的历史文化这根主线书写开来,分别从世界语境下藏地果洛的历史和文化(上、下)、多维时空语境下藏地果洛的众生相、大自然语境下藏地果洛的人类故事等方面,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果洛。
《青海世居少数民族金石录》精选整理青海世居少数民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相关金石资料,上自吐蕃王朝时期,下至本世纪初,包括碑刻、匾联、铭文等内容,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对其进行翻译、注释、考证,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青海地区世居少数民族遗存下来的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展示了世居于青海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的独特文化景观,各民族之间互通有无的文化融合状况,及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的历史贡献。
本书为作者的首部抒情诗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河北、天津、青海等地求学、生活时创作的抒情诗上百首,以思念故乡、感悟生活、体味人生为内容,对当下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反思和自醒,对故乡青海怀有深深的眷恋,试图立足青海,写出更多青海人和事的元素,为读者展现一个诗意的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的张恨水先生到过不少地方,苏杭、黄山、庐山、岳麓山、大西北、南京、成都、重庆、安徽,每至一地留下了不少游记,尽数所游地区的地理状貌、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同时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历代掌故以及作者浓厚的人文关怀,本书就是这些游记散文的汇编。张恨水先生的游记散文清新洁雅、隽永多趣,在意境创造,抒情写趣、驾驭语言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塔尔寺艺术三绝》画册,是在基于对塔尔寺艺术三绝整理、发掘、保护的前提下策划出版的。塔尔寺历史悠久,寺内保存有大量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尤其是被世人赞誉为“艺术三绝”的酥油花、壁画、堆绣,堪称稀世珍宝,它不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艺术。每年塔尔寺的僧侣艺人都要制作这些艺术品,由技艺高超的老艺人带领,各自分工,手把手的传授给年轻的艺僧,世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给世人留下了这些活的艺术作品。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些艺术珍品进行整理,印刷成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敬仰它,进而保护它。
《探访大灰熊》是米尔斯的主要作品之一。全书由15篇自然随笔组成,篇什一般在5000~8000字之间,共11万余字。这部作品主要集中叙述了作者深入落基山区,在山野间漫游时对北美最大的陆地野生动物——大灰熊进行探索的种种经历和真实的奇遇:大灰熊在荒野中生活,由于人类的不断进逼而变得机智,面对突发事件,它们始终会用智力来应对,屡屡逃脱危险;大灰熊母子之间充满亲情,大灰熊母亲抚育幼熊,为保护幼熊而跟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幼熊自小喜欢模仿母亲,从而提升今后独自生活的能力;难得的是,在所有这些篇什中,作者把一个个相关的故事穿插在对大灰熊不同习性的描述中,情节精彩纷呈,读来妙趣横生。
《天路桃源?民和》是2017年“快读青海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集几十年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实践,抱着强烈的“故土”情怀,以一个行者的感悟,赞颂大美民和以及这片故土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景观景点、人物传略等。用饱蘸激情的笔墨以“情”叙景,深情讲述对家乡的人文印象,其情其景,在其笔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露。
民族古籍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重要文明成果,是各民族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莲花生传》这一民族古籍以凝练的篇幅、精练的语言叙述了莲花生的生平活动和当时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莲花生在藏区可谓家喻户晓,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一藏文古籍的整理、翻译、出版不仅对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和珍贵的史料,也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书是一部反映在青海省脱贫攻坚战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风采录。青海省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成效显著,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组织部结集出版《为青海好支书点赞——全省村党支部书记脱贫攻坚风采录》,旨在选树典型,弘扬先进,不断提升全省党建工作水平。
本书由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藏文原诗、著名诗人伊沙翻译润色的中文版,及著名翻译家常少宏、顾杰夫翻译的英文版构成。是《仓央嘉措情歌》的三语对照典藏版,美好的装帧能给人带来更愉快的阅读体验,因此,本次拟制作更高品味、更精美、更具收藏价值版本的《仓央嘉措情歌》,回馈广大书迷,力争入围2018中国最美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