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正当主人公甲桑成为月亮营地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时,他最崇敬的母亲却突然辞世。与此同时,章代部落被无端侵占,头人父子惨遭不幸,头人的夫人阿·吉带儿子乔回到月亮营地娘家,企图说服继父阿·格旺帮助夺回章代,却在集市上巧遇十年前的旧情人甲桑。甲桑劫持了乔离开营地四处漫游。当甲桑千辛万苦送乔回到家后,章代部落却发生了不幸,甲桑孤身一人深入章代部落救出了乔,可他的英雄行为却引来了杀身之祸。一个尘封的秘密正在被揭开。
本书系《三江源丛书》丛书之一,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散文作品。全书以体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政治站位为主旨,在对黄河源头作出地理上的溯游和探索的同时,也对童年、村庄、乡村文化、民族文化作出了精神上的回溯和思索。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对悠悠神州来说,不仅是奔涌的生命源泉,也是生活的基础保障,在赋予两岸人民生存物质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生存的哲学,从而衍生出了悠久灿烂的地域文明。全书视野开阔,语言精美,有行走有思考,是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的一部重要作品,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系《三江源丛书》之一,以体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政治站位为主旨,由青海行走记者葛建中主笔,以追寻源头开篇,用纪实的笔法为你讲述一个更加真实、贴近的澜沧江,对澜沧江头地理、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溯源与探寻,记录了有关于澜沧江的一系列考察事件、人物故事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呈现出生态保护下澜沧江的全新之美,自然与生态、历史与人文的种种。对于延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配以50幅精美的图片,更直观地帮助读者了解澜沧江。
本书系《三江源丛书》丛书之一。本书以体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政治站位为主旨,邀请青海著名作家耿占坤,以文学的笔法记录长江源头考察的亲身经历,以散文的形式展现出长江源头的自然、人文风貌。本书共分为“走进山水秘境”“走进人文家园”两个篇章,上篇尽写江源秘境景色之壮丽,下篇极写江源人文之瑰丽,其中穿插着考察途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与作者对长江源的深度思考,给读者呈现一个美丽、感性而又震撼的长江源。作品语言优美、含义深厚,是新时代书写长江源的一部重要作品。
全书共有16篇65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肥胖的概述。首先是对肥胖的认识和判定。强调世界高原人群肥胖的患病率都是较低的,提出了“高原减肥”这一论点。第二部分是糖尿病。重点是高原与糖尿病,全球高原的人群流行病学显示一个共同规律,即几乎全球所有高原地区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都是一致性较低的,探讨其原因。第三部分是高原对肥胖及糖尿病有益效应其根本的生物化学基础,即通过高原习服—适应对糖代谢和脂质代谢的作用,可见血糖基础值偏低、糖耐量稳定、对胰岛素的易感性提高;脂质结构优化, 最大特点为α-脂蛋白增高而β-脂蛋白减低,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第四部分是与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的高原饮食营养及代谢途径。介绍了最接近人乳的牦牛奶和酸奶对血糖的调控;高原茶文化对健康的促进。最突出的是提出了糖尿病的两种高原健康营养食物――青稞和藜麦,这是哺育两大高原人群——安第斯印第安人和青藏高原藏族的生命之食,证明了青稞β-葡聚糖对血糖、血脂的良性调控及藜麦作为“功能性食品”所发挥的作用,有力地反证了这两大高原人群糖尿病低发的营养学根据。最后,要以“高原也是健身处”来说明高原不仅是有低氧损伤的一面,即引起高原疾病,还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一面,高原训练的累累成绩、世界三大长寿区都在高原以及利用高原环境治疗某些疾病的获益都是雄辩的事实。
本书系《走进青海历史文化丛书》之一。中国历史上十六国时期 ,由鲜卑秃发部建立了南凉国 ,其统治以乐都为中心,主要集中在河湟地区,全盛时期曾统治了包括今青海东部、甘肃中部等地区。至今依然能看到南凉国的遗迹,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虎台遗址,就是南凉国曾阅兵点将的地方,这一遗址也向人们诉说着南凉国那过往的辉煌。本书从河西鲜卑的由来开始,为人们讲述了1600年前南凉王国从发端到覆灭的全过程,对于南凉王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活动等进行了追述。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简明的文字,将读者带回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当中。本书有助于人们了解青海历史,普及地方历史文化知识。
本书系《走进青海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该书依据田野发掘的大量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青海史前历史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读者对史前时期的青海历史有一个简要的了解。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全书以简明通俗的语言充分说明了青海历史悠久,青海高原自古就生存着多支远古居民,他们用智慧创造了独特的高原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本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集,共收录十四篇论文,涉及师陀的小说、散文等方面,巴金、徐迟等著名作家的馆藏信件、手稿。作者充分利用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档案,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例如《馆藏师陀长篇小说<争斗>档案的发现与考辨》一文,一般认为《争斗》是师陀没有完成的长篇小说,但作者利用先后发现的相关手稿,经过考辩,认为这些手稿、复写稿、残稿的出现让这部小说变得极为完整。作者从档案入手,对作家作品进行多样化的解读,丰富了文学研究路径和文学研究内容。
本书是由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藏獒》改编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分为三册,分别为《最后的獒王:獒王和七个孩子》《最后的獒王:獒狼血战》《最后的獒王:雪域忠魂》。《最后的獒王》2014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本书主要讲述藏獒为了保护西结古草原牧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与荒原狼群之间展开生死大战的惊心动魄的小说。罕见的大雪灾让西结古大草原生机寥寥。然而,本已经陷入九死一生境地的牧民们却又受到了空前数量的荒原狼群的巨大威胁,命悬一线。此时,藏地牧民们的守护者藏獒挺身而出。虽然敌众我寡,但是藏獒们在獒王的率领下,将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发挥到了极点。故事既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在藏獒与狼的战争中透露出了藏獒的忠诚与温暖,有很强的教育启示意义。
本书是由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藏獒》改编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分为三册,分别为《最后的獒王:獒王和七个孩子》《最后的獒王:獒狼血战》《最后的獒王:雪域忠魂》。《最后的獒王:獒王和七个孩子》这一分册主要讲述了藏獒冈日森格和七个孩子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传奇故事。书中的“父亲”在无意间,用一袋天堂果,让七个上阿妈草原的小孩和他们的藏獒冈日森格误闯西结古草原,引爆了一场深埋在两个部落间的宿怨。七个小男孩成为西结古草原人复仇的对象,而角斗的双方,则是各卫其主的藏獒以及草原上的各种动物:藏狗、狼......为保护小主人,冈日森格先是力战西结古群狗,大显英雄本色,后又在父亲的帮助下,分别战胜虎头雪獒、前任獒王,印证了自己是传说中的雪山神狮,终登獒王宝座。